找到相关内容8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苏州寒山寺宗教型社区慈善超市现状分析

    苏州寒山寺宗教型社区慈善超市现状分析  □  《慈善》 2008年第03期   宗教型慈善在我国历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。以佛教为例,佛教讲求“大慈大悲”,把慈悲扩大到无限,扩大到一切众生,劝导人们自净其意、扬善。通过俗讲、变文等宣讲形式,佛教劝善思想吸引了众多的善男信女,对旧时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。而现代的宗教慈善,已经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劝人为善以及简单施舍的层面,转为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慈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63070345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热锅上的蚌蛤

    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,佛道是可修可证,不是完美的理想而已。   许多人不明白,为什么要出家,出家对社会有什么贡献?扬善,济贫医病,种种皆是果报已现前才去想办法抑止、改善,这工作虽重要,却是治标而...钟声到客船。”在寺内早晚都要撞钟,以优美的寒山调唱“叩钟偈”。每唱至“伏请世尊为证明,五浊世誓先入……”就感动不已,谁说佛门无情?   最多情的应是佛弟子了,芸芸众生偏要霜满天、对愁眠,枉入诸趣,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876905.html
  • 从〈十善业道经〉浅谈佛教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

    个人未有到讲经说法或作老师的程度,所以大家还是抱着共同研习的态度会比较好。   佛教的基本教化及理论基础  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,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论都离不开其扬善的基本教化,如《法句经》著名的...最后达到“法界圆明”而成佛。(见《人生佛教开题》)   “戒、定、慧”为无漏三学。戒是行善,定是止息念慮,慧是正确思维,心意清净。太虚大师说:“菩萨位中第二离垢地”,即由十善成业,由戒增上成定,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60082175.html
  •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:佛法·心灵·和谐

    与社会的和谐发展。  佛教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性宗教,佛教的基本道德范畴——五戒、十善普为社会所认同,而《阿含经》所确立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更是把扬善与净化心灵视作整个佛教的...

    觉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5239194.html
  • 明怡:学习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的感受和认识

    还要学僧,信奉僧宝。僧是我们皈依三宝的见证人。僧弃俗出家.断欲弘法,续佛慧灯,他们从事的是超凡的事业。我们要发心供养,学习弘扬他们的事迹。诸僧皆是我师。  2.坚信因果,扬善  佛在地藏经中以事实讲...来集会,无量亿天龙鬼神也来听佛说法。释迦牟尼佛摸着地藏菩萨的头顶说:“吾于五浊世,救化如是刚强众生,令心调伏,舍邪归正……有未调伏者,随业报应,若堕趣受大苦时,汝当念忉利天宫殷勤付嘱。令娑婆世界,...

    明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1640414.html
  • 1993年中国大陆的佛学研究

    的原则方面,它是大胆的、激进的;而在重建祖师崇拜,另树另种经典权威方面,贯彻的依然是一条拘束人心、令人做奴的路线。它在宣扬"生死事大",教人鄙薄名利,超越是非,显得某种飘逸洒脱,同时又诲人以扬善,...知礼的佛教思想,学者概括为"性具三千"的本体论,"角立"、"相即"的辩证法、"妄心观"之观心论、"别理随缘"的判教思想和"理毒性"的性说四方面。还有人说"天台宗所立的'圆融三谛'和'一念三千'说就是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146931.html
  • 佛本生经传——一部被忽视的经典巨著

    它不像律藏那样不厌其烦地陈述那些繁缛的戒条和清规,也不像其它经、论那样论述深奥的佛学哲理和教义(如十二因缘、三十七道品等);它仅以几百个生动有趣的故事,反复说明轮回和业报的“规律”,以劝导人们扬善...领略其中的精华,真是非常困难。  《佛本生经传》又称《佛本生故事》,由于佛教僧人讲经时经常引用,以警示人们行善去,流传十分广泛。它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第四次佛教结集之时,开始以文字形式传布于世,并传播到...

    真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3247196.html
  • 性善恶论 (下)

    天台宗“上求下化”的理论依据,同时也充实了中国哲学中的人性学的内容。从现实生活中囿物训人、扬善的伦理教化目标看,天台的性善性、修善修的独特理论正开示了立足世间、立足现实、修行解脱、当下即是的...性善恶论 (下)   佛教主张性具善恶说。佛说“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能德相”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。这是主张佛教性善论的根据。事实上,佛教虽可说是性善论,也可说是性论,佛教的本质,却是既不属于性善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5457025.html
  • 现阶段中国社会基本伦理问题与佛教善恶原则

    上,提出了去恶从善、平等慈悲和自利利他等伦理原则。扬善既是佛教教义的核心,又是佛教道德的根本原则,佛教教义之石。它与佛教的因果论和报应论辨证地联系在一起。  (二)基本伦理原则:去恶从善   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这是佛教经典中经常提到的,非常有名的一段偈颂。也是佛教善恶观的基本表达。佛教伦理旨趣,主要是通过修善以达到精神寂灭境界。佛教劝人为善,则以轮回业报、因果报应、...

    马新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1560234.html
  • 佛说教法结集的历史

    和善行,劝诱扬善。他身体力行地倡导“众生平等”,上至国王、大臣、婆罗门,下至农夫、商人、手工业者、渔民、奴隶、妓女和盗贼,一律同等看待,慈悲施化,并且在僧团内部实行民主的羯...

    陈士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1764628.html